七夕节有很多别名,比如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牛公牛婆日等等都是与各地习俗有关而形成的名称,七夕一开始主要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勤劳聪慧,通过穿针斗巧等方式来显现哪个绣法高超,演变到现在七夕也多了很多含义。那么威海七夕活动有什么?山东七夕乞巧活动有什么?
威海七夕活动有什么
威海人过七夕有一样习俗,那就是烙巧花、吃巧果、吃糖饼,享受家庭和爱情的甜蜜。
威海七月七有烙糖饼的习俗,意思代表情侣们在这一天团团圆圆,爱情如糖一般甜甜蜜蜜。而做巧花有一种专用工具,那就是花模子,这种木制的模具能制作出“石榴”、“金鱼”、“花篮”、“燕子”等形态各异的“巧花”。
只要把揉好的面,均匀的填进花模里压实,然后轻轻一磕,一个巧花就诞生了。烙巧花和糖饼的方法很简单,锅内加少许食用油,不粘锅就可以了。
正式下锅烙时,将巧花、糖饼轻轻托起平放在锅里,慢火,要勤翻动,正反均烙成黄色,就是熟了。
以前,人们习惯将做好的巧果用红线穿起来,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,寓意长寿。而且还要到街上比比谁家的巧花白,谁脖子上挂的多,大人们则相互讨论谁家的主妇手艺巧。
山东七夕乞巧活动
在山东济南、惠民、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,只是陈列瓜果乞巧,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,就意味着乞得巧了。
而鄄城、曹县、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: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,把一枚铜钱、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,乞巧活动以后,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,传说吃到钱的有福,吃到针的手巧,吃到枣的早婚。
诸城、滕县、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“相思雨”或“相思泪”,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。胶东,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,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。
七夕节的寓意解析
七夕节,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
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拜七姐,祈福许愿、乞求巧艺、坐看牵牛织女星、祈祷姻缘、储七夕水等,是七夕的传统习俗。
经历史发展,七夕被赋予了“牛郎织女”的美丽爱情传说,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,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,在当代更是产生了“中国情人节”的文化含义。
本文由易学居整理发布:(本网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