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时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都会觉得特别的热闹,因为一些有趣的习俗,我们的新年总是过的特别有意思,哪怕渐渐长大也都一直惦记着家乡过年的那些习俗。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莆田除夕风俗有什么讲究?有哪些事要忙?
莆田除夕风俗有什么讲究 有哪些事要忙
腊月三十零时家家户户开始“辞年”,爆竹声不断响起,在院前摆上一张系着金线绣花桌裙的供桌,桌上摆着“五果”、“六斋”、“三牲”和贴着“福、禄、寿”红纸花的干线面,全家人由年长的领头,依次拈香跪拜天地、先祖,祈祷全家平安幸福。然后烧“贡银”、“银纸”,再次点燃爆竹,宣示“辞年”结束。
除夕中午,按传统家家都要吃杂粉。到了晚上“围炉”开始,全家欢聚一堂,一些比较讲究的家庭中,会把木炭烧红放在烘炉里,置于餐桌下面,这表示一家亲热团圆、兴旺发达之意。
厨房的水缸内还要养几条活鲫鱼,表示“年年有余”。莆田人重亲情,平时在家奔波,但是到了过年就一定会赶回家团聚。“围炉”时如果有人无法赶回来,为表思念,会在餐桌上为他备上一副碗筷。
围炉”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,而且十分丰盛,盘菜中,鲫鱼(俗名“鲫母”,谐音“积宝”)、蟹(要“十脚全”的,寓十全十美之意)、虾(谐音“和”, 一家和和气气,和气生财)、甜丸子(莆仙方音称“软褓”,意即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),这四道菜是必不可少的。其余的菜就按各家的喜好和经济情况来定,没有特别要求。
“围炉”后,对于孩子来说重头戏来了——收红包。长辈会给16岁以下的孩子分压岁钱;当然也有子女给家里父母、爷爷奶奶压岁钱;以及丈夫给没有职业的妻子压岁钱。过年分压岁钱的意义是:其一、对小辈的关爱、对长辈的孝顺、对妻子的恩爱;其二、压岁的谐意是“压祟”,即禳灾驱邪之意。
除夕夜,莆田还有“守岁”的习俗。旧时,穷人为了避债,就到城隍庙看戏,这样债主就不敢来讨债,此俗叫“看鲁戏”,莆田有“三十晚看鲁戏”的谚语。但现在大多数人聚一起聊天看春晚。
本文由易学居整理发布:(本网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