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立冬吃什么?立冬为何会有写冬的习俗?立冬时节代表着冬天的开始,这也代表着天气要开始进入寒冷的气候,在古代人们是很注重冬季的,保暖、御寒都是必不可少的,有的人会通过习俗活动养生,有的则是通过食补,那么在太原人们立冬怎么吃?
太原立冬吃什么
吃饺子
俗语说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在咱们山西大部分地方,立冬习俗是要吃饺子,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,吃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。此外饺子谐音“交子”,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。
玻璃饺子是当地女人的绝活。饺子皮如玻璃、水晶般美丽,味道也极好,相当可观可餐。难以想象,这是用土豆做的;土豆煮熟去皮,碾压成泥,用开水烫成熟面团,再揉合土豆淀粉,形成光滑的面团,再搓成长条,擀成饺子皮儿,包入荤馅或素馅儿,捏成饺子,上锅蒸熟。
吃狗肉
我国民间素有“天上的飞禽,香不过鹌鹑;地上的走兽,香不过狗肉”之说,狗肉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具有温补肾阳、提高人体免疫力、驱寒的作用,因此民间又有“吃了狗肉暖烘烘,不用棉被可过冬”的说法。
一般来说,在冬季吃狗肉是最好的,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,减少感冒,特别是四肢厥冷、精神不振的人常吃狗肉,具有大补的作用。
立冬为何会有写冬的习俗
立冬不仅拉开了冬天的序幕,也勾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诗情。“诗仙”李白对天气的变化可谓十分敏感,他的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”分享了自己的冬日生活场景,流露出舒适惬意和慵懒自得;
而陆游的“寸积篝炉炭,铢称布被绵。平生师陋巷,随处一欣然。”则是表达了虽然生活困苦,却能欣然接受的豁达心情。
寒冷的天气,往往还容易引发诗人的愁绪。范成大的“人逐年华老,寒随雨意增。山头望樵火,水底见渔灯。”通过描写立冬夜景,来感怀自己年岁已高;
王稚登的“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。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”,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感。
立冬的独特美景,也是诗人争相描写的主题。陆文圭的“早久何当雨,秋深渐入冬。黄花独带露,红叶已随风。”描绘了秋末冬初的黄花落叶之美;
仇远的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小春此去无多日,何处梅花一绽香。”道出了一幅南国立冬的优美画面,给人与众不同之感。
本文由易学居整理发布:(本网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)